夕阳西下,蝉鸣盈耳。几位老人在“人”字形的柏油路上饭后闲步,孩子们穿梭在疗愈花园内嬉戏。一旁的商铺里,“孙北北”面包店正迎来几位排队选购次日早餐的白领……
这幅惬意的图景,正是宜川路街道“泰山人民坊”试运营后的日常剪影。作为普陀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社区更新项目,泰山人民坊正上演着令人惊叹的焕新蝶变,让“家门口的幸福”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全域融合:从“人”字路到“共”字诀
东起沪太路,西抵骊山路,北达华阴路,南至中山北路,这片区域便是泰山片区。它的故事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工人新村建设浪潮,历经四期工程,最终形成了泰山一村、二村、三村这三个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的小区,容纳逾3500户近万居民,由一条独特的“人”字形主干道分割而成。交叉点坐落着一个老式浴室,沿道设有一处狭长的菜场,共同构成了三个小区的核心生活区。
然而时光荏苒,这里变为设施陈旧的代名词——菜场污水横流,浴室藏污纳垢,老年活动室挤在40平方米的违建里,勾勒出这个“超龄”社区昔日的窘迫——高密度人口、严重老化设施、稀缺公共空间。
如何更新?“全域融合是我们的答案。”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礼卿一语道破更新核心。设计团队巧妙利用泰山片区天然的“人”字形道路骨架,将其转化为空间叙事的核心脉络,延伸出“共怡、共商、共享、共治”四大主题空间,并将“共议、共建、共筑、共融”的理念贯穿于更新全流程。
泰山人民坊四大主题空间分布
物理壁垒的破除率先实现了空间融合。 “以前去菜场要绕十分钟,现在开个门直达!”泰山三村居民区书记周文捷指着新增的社区侧门感慨道。更新中,三个小区打开了通往“人”字形核心区的门户,居民步行时间缩短了3-7分钟。智能门禁系统为开放保驾护航:人行口设置人脸识别闸机,原有小区车行口升级车牌识别系统。
老小区的空间重构,催生出新的功能建设。 在“人”字形道路的交叉点,主题为“共怡”的白色社区综合体拔地而起,整合了泰山网格治理党群服务站和多功能活动空间;骊山路入口蜕变为“共商”市集,汇聚永昌集市、南北货超市与网红商铺;华阴路入口化身为“共享”花园,延伸出适老适幼活动区与生物多样性探索长廊;沪太路入口则践行“共治”理念,其潮汐停车方案让有限车位在不同时段服务于不同人群。数据显示,泰山人民坊共打造户外休闲空间8405平方米,社区共享会客厅720平方米。
人人出智:3000金点子落地有声
“能不能有社区食堂?”“我们没有活动中心!”“停车位能不能多划几个?”泰山人民坊的更新蓝图上,每一笔都刻着居民的心声。
让民意成为源头活水。普陀区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将其作为解锁社区共治的“金钥匙”,通过扎实的居民议事和矛盾调节机制汇集民智。
从2024年盛夏开始,宜川路街道会同区规资局、区国资委、区信访办等职能部门开展了6场社区代表座谈会,在三个居民区密集召开10余场意见征询会,3000余份如同雪片般飞来的问卷,承载着最真实的民生期待,汇总凝练出58项优先级方案。
社区综合体的1层泰山网格党群服务站
“老百姓最关心两件事——吃饭和吃药。”宜川路街道管理办主任孙晓阳指着正在装修的社区食堂和第一医药药店说道。这两处被居民亲切称为“民生两吃”的关键空间,正是3000金点子精准落地的缩影。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沪太路入口新增的16个潮汐车位,正是源于居民的智慧——白天供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教师使用,夜间归属社区居民,巧妙平衡了不同时段的停车需求。项目更细致回应了诸多具体诉求:修复老旧门窗57扇;美化活动区域12处;修缮防盗围栏7家。尤其注重盘活“边角料”,将18处闲置车棚、弄堂转角等小微空间,变身为共享花园、便民驿站。
正如骊山路入口展示牌所铭刻的:“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这十六字,展现出的人民城市理念,正生动流淌在泰山人民坊的每一处细节之中。
泰山人民坊骊山路入口处
智慧烟火:业态融合的全新市井气
焕新不是推倒重来。在2200平方米的永昌集市改造中,七成摊主仍是原班人马,业态却已悄然升级——传承与创新在此并重。
“我们认真研究了居民和商户的‘金点子’,转化为落地的‘金举措’。” 永昌集市运营方上海城实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贻蒙道出了招商策略的精髓。项目严格依据科学规划分区:餐饮40%、零售35%、服务25%,从海量客户意向中筛选锁定,最终实现新商户占30%、老商户占70%的黄金比例。普陀起家的社区面包品牌孙北北,扎根宜川路街道中潭一哩的网红奶茶铺茶店长、新锐品牌福罐咖啡等89家新店纷纷入驻泰山人民坊,与永昌集市、南北货超市无缝衔接,共同形成 “买菜、吃饭、休闲”一站式的便捷体验。
永昌集市的菜场
永昌集市的硬件更新也是下足了功夫。据介绍,地下雨污分流工程终结了湿滑隐患,304不锈钢菜摊光洁卫生;硬装全面升级,动线科学优化。不仅如此,智慧赋能则重塑了菜场运营模式。硬件上,布置了AI智能电子秤、AI数据分析仪、AI控烟识别仪;软件上,实现了无线网无死角全覆盖、智能水电小程序APP手机操作等——一个由数据分析云系统支撑的智慧菜场已然成型。猪肉摊主袁晓兰在旧菜场经营三年多,经历焕新后选择回归:“环境变好太多了,现在连年轻人都愿意常来买菜了。”
智慧与烟火的交融,催生了看得见的活力。 据永昌集市数据统计,试运营后月客流量从改造前的5.8万人次激增至10.8万人次,月成交额从150万元跃升至208万元。曾经空置率高的散乱摊位,经过优化集中、分类明晰后,商户营收普遍实现翻倍式增长。老菜场不仅面貌一新,更重聚了人气,找回了繁荣生机。
共享巴士化身快闪店铺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未来,骊山路沿线的“人人市集”将解锁更多可能:共享巴士化身快闪店铺,供商户灵活使用;夜幕降临,“幕下光影”区可变身浪漫月光营地,咖啡香气萦绕在社区瓷艺展品间……智慧升腾的烟火气,正酝酿着更醇厚的市井新味。
生境花园:一花一叶皆成生态课
泰山人民坊的焕新,更在于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普陀区首个“生境花园”在此诞生。
何为生境花园?简言之,它是融合“花园”观赏休闲与“生境”生物保育功能的空间。泰山人民坊的这座“绿色会客厅”,由共享亭、昆虫客厅、宜页叙事、时光小筑、共享可食花园等组成,巧妙编织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与邻里互动。
生境花园设计处处蕴藏巧思。通过拆除违建、腾退边角,新增6处共180平方米口袋花园,总体绿化面积提升20%;保留原生香樟,引入含笑、玉兰、鸡爪槭等乡土树种,构建层次丰富的立体林带,年固碳量提升1.8吨;对35处绿地实施0.5-1.2米厚有机肥改良,显著增强土壤活力;定向修剪过密乔灌木,使沿街商铺自然采光提升40%。
华阴路入口处的昆虫旅馆展示区
这里更是鲜活的科普天地,绿荫下的“昆虫客厅”陈列华东师范大学捐赠的标本箱,吸引孩子们探索;疗愈花园推行“共享植物”——居民可领养多肉,待萌发新芽再送回一部分,形成生生循环;在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里更揭牌成为上海市宜川中学及其附属学校的“自然生态校外实践基地”。
不仅如此,慢行步道、林下棋桌、儿童自然观察点等6处设施嵌入绿地,空间利用率提升35%。上海市花白玉兰化身季相主角,遍植于入口及“人人花园”,实现“春赏玉兰,秋赏红叶”;草木虫鸟旁的扫码铭牌,无声讲述着自然奥秘。
夜间发光的蝴蝶标本箱
行走在如今的泰山人民坊,指尖拂过“三顺一丁”古法砌筑的280米红砖墙,海棠砖、琉璃玻璃、石库门浮雕等海派元素相映成趣,无声诉说着摩登与传统的交融。
展望未来,这里的焕新远未说尽: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居民区的活动排期、永昌集市的联动活动,将不断点燃社区的烟火气。泰山人民坊,正以“共”为笔,书写着与民共荣、生生不息的可持续篇章。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施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