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上桥,利也便耶?
近日,有市民致电新民晚报热线962555向“新民帮侬忙”反映,2020年通车的闵浦三桥(昆阳路越江大桥),曾以一项“黄浦江大桥首创”设计给人惊喜:上下错层,上层桥面通行机动车,下层“空中人非通道”供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江;两头16部垂直电梯成为亮点,可将非机动车和行人直接“送”上空中。
这给市民骑行或步行过江提供了便利。
闵浦三桥
然而,5年过去,垂直电梯开始招致一些微词。在早晚高峰,电梯口非机动车排队现象十分突出。垂直电梯提供的究竟是直通桥面的高效便利,还是高峰时段的排队瓶颈?
此外记者发现,通往空中人非通道的,并没有第二种方式。垂直电梯一堵,打乱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各行其道”。非机动车直闯闵浦三桥(上层)现象屡禁不绝。
从这里走200多米到达电梯(机动车禁入)。陈浩摄
上桥:垂直电梯,人车分离
非机动车乘电梯上桥,听来有点新鲜。6月26日上午,记者实地走访了闵浦三桥。
采访车沿浦卫公路由北向南,过江川路不久,道路提示分叉,左行将上坡驶上闵浦三桥,右行将进入地面辅道。
我们选择辅道。辅道前行的方向,是黄浦江边。但采访车并不能驶出多远,不多久,就遇到“人非过桥 奉贤方向”的标识,并提示机动车(特种车辆除外)禁止驶入。
此时,记者已处于闵浦三桥下,高高的立柱撑起着引桥部分,旁边是绿化和农田。
大桥北端靠着两幢建筑(电梯),如同一对“耳罩”。陈浩摄
记者步行走出200多米看到,大桥在黄浦江北岸这端,东西两侧各有两幢高大的建筑,玻璃幕墙外观,“搭”着大桥,如同大桥的一对“耳罩”。
走近建筑看到,这里就是垂直电梯的所在。
此时,到达的非机动车(主要是电动自行车+少量自行车)并不多,骑手们待工作人员打开电梯门,便熟练地将车推入轿厢。记者跟着进入,被工作人员“赶”了出来,示意到旁边去坐另一部电梯。几名骑手将车陆续停好,大家一起走入旁边的电梯。
人车分离。排队取车。陈浩摄
原来,这里实行的是人车分离制度,非机动车乘一部电梯,人员坐另一部。闵浦三桥在东西南北4个角位各有4部电梯(2车2人),都是单向的。这里4部电梯只供上行。
电梯内的按钮显示到达“5”之后,电梯停住,门开了。人们纷纷走出电梯,到旁边另一部电梯内取车。取车后,一个转弯,走上了通往对岸的空中人非通道。
这条空中人非通道的地面,刷有非机动车和行人标志,就藏在闵浦三桥桥面之下,其天花板,就是主桥面。500多米后,对岸到了。人们按同样的程序人车分离,分乘不同电梯到达地面。
空中人非通道。陈浩摄
拥堵:高峰时段,常现排队
至此,非机动车排队等候电梯,人车拥挤的场面并未出现,那么反向情况如何呢?
闵浦三桥横跨于闵行马桥和奉贤庄行之间。据报料人反映,大桥北端的闵行地区企业较多,而人员多居住在大桥南端的奉贤地区,每天早上,上班族形成的车队,多集中在由南向北的大桥南端;晚高峰则相反。
早高峰大桥南端,非机动车排队准备进入电梯。陈浩摄
记者来到闵浦三桥位于南端东侧的4部电梯。隔着一段距离,就看到一溜电动自行车,在由金属防护栏围起的通道内,排着长队。
这里同样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每当2部电梯到位,便有工作人员指挥电动自行车驶出队伍,鱼贯将车停入电梯,熄火,然后人员下车,改乘旁边另一部电梯。一般只允许6辆电动自行车同时进入轿厢,余者仍在队伍中等候。
工作人员指挥电动自行车排队进入电梯。陈浩摄
2部电梯升起后,另2部电梯到位。工作人员便示意另6辆电动自行车出列。
记者统计了时间。6名骑手将电动自行车先后送入轿厢,需1分多钟。然后骑手换乘其他电梯。电梯直上运行,约1分20秒后到达“5”后停下。一部电梯完成“直上直下”,执行第二波乘客所需时间一般在3-5分钟。
记者同时观察发现,地面排队等候的非机动车,有时要等几部电梯才能坐上电梯。
网友摄早高峰时电梯外拥挤,大量市民排队等候。网友图
在一些市民拍摄的镜头中,他们在早高峰时段等电梯的情景,更为夸张。
有市民晒出等电梯的排队队伍。非机动车从电梯口,一直排到“人非过桥 奉贤方向”的标识处。这段路记者走过,足有200米;还有网友拍摄的视频中,排队的非机动车“密集恐怖”,骑手人头攒动;还有网友提到,在早高峰时段,等候30多分钟是常有的事,他们都习惯了。
有网友质疑:闵浦三桥的非机动车电梯,到底是方便行人还是添堵的呢?上下班至少等半小时才能上,电梯速度又特别慢。“特别在下雨天,本来出行就不方便,坐电梯还要‘人车分离’,又乱又慢,要把人整崩溃。”
排队从电梯中取车。陈浩摄
直闯:骑车上桥,屡见不鲜
不少过江大桥(或隧道)是禁止非机动车驶入的,一些非机动车为了过江,不惜冒险闯入。而闵浦三桥有24小时垂直电梯和空中人非通道的“加持”,可满足骑手过江需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原可成为杜绝非机动车非法闯入桥面机动车道的范本。
但可惜!铤而走险者大有人在。
非机动车闯上闵浦三桥桥面机动车道。陈浩摄
记者乘坐采访车在桥上行驶了一个来回。
先是由北向南往奉贤,刚过桥面和辅道分叉口不久,就见到右侧一辆电动自行车,贴着护墙和隔音板行驶,不时压线,又不时侵入最右侧的机动车道。这条车道上有限速60码和“客货车”的提示;旁边轿车、卡车、货车等接踵而过,让人看得捏一把汗。
这辆电动自行车刚被采访车甩入身后,又出现了另一辆电动自行车。
随后,采访车由南向北往闵行开,记者在桥面上又目击两辆电动自行车风驰电掣。
非机动车闯上闵浦三桥桥面机动车道。陈浩摄
而在网友摄录的视频中,非机动车闯上闵浦三桥桥面(机动车道)的现象更为夸张。
有一段视频显示,右侧非机动车一辆接一辆如同排队上桥,该网友感叹没有一辆机动车敢开上右侧车道,“这是默认右侧车道是给非机动车开的吗”?
电动自行车冒险闯入闵浦三桥现象层出不穷,除了对骑手自身安全有重大威胁,显然也危害了该段道路的交通安全。
电梯所在建筑。陈浩摄
非机动车有路可走,为何要闯上桥面机动车道?
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表示,闵行三桥是一座能“走”的大桥,设计初期,便考虑到人与非机动车通行过江需求,主桥的整体式箱型主梁,采用了独特的“错层布置”设计,上层供机动车辆通行,双向6车道;下层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非机动车进入下层空中人非通道的方式,只有电梯(两岸16部大型垂直电梯)这一个选择,而未保留长引桥坡道的“第二”方式。
这给“黄浦江大桥首创”的设计,留下了遗憾。
下层的空中人非通道。陈浩摄
这一设计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免除非机动车骑手爬上长引桥坡道的辛劳,但记者走访看到,这段爬坡距离实际并未省略。
非机动车不管是由南向北,还是由北向南,驶上桥和走辅道的区别,仅仅在于上桥的路段是爬坡,去地面辅道的路段是平路。走平路是去坐电梯上桥,但有点“耗不起”。
很多人宁愿爬坡,宁愿冒险闯进机动车道。这与电梯运载效率低下大有关系。
闵浦三桥
考虑:增设坡道,优化方案
市民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
其一,垂直电梯有其优点,但与此同时,设计之初,为何不考虑同时保留长坡道接入空中人非通道呢?其二,电梯人车分离,人们多了停车+熄火+换乘的时间,通行效率不是大打折扣了吗?
记者联系闵浦三桥项目管理部门了解到,闵浦三桥两岸共设16部大型垂直电梯,供行人与非机动车直达下层桥面(空中人非通道),原始设计的考虑,是为了让市民免爬“长引桥坡道”。
如今针对市民希望增加引桥上坡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已有相关设想,计划在闵浦三桥出入口处,分别增设闵浦三桥非机动车越江坡道,形成长久的过江解决方案。
电动自行车和骑手分两部电梯乘坐。陈浩摄
此外,关于乘坐电梯时必须“人车分离”,主要目的是保障过江市民的人身安全,降低人非电梯运行过程中,电动自行车自燃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隐患。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块闲置的“乘梯过江提示”也曾提到过上述考虑和主张,并显示人非电梯是在开通近2年之后的2022年8月20日开始实施的。
乘坐电梯时“人车分离”告示
同时,闵浦三桥项目管理部门表示,他们将考虑市民意见,在运行阶段不断优化人车分离方案,如增加人非电梯智能管控系统、调整人非电梯运送模式等,进一步提高人非电梯的运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过江体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