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上海 阅动未来

新民网   来源: 显示图片

若要给已经举办了20届的上海书展画个像,那么坚持价值内容引领、不断自我创新发展、开放融合精细办展、以人为本做好服务、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这些都是关键词组。2024年3月出台的《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明确9大行动、30项重点工程。其中,“书香上海”建设是重点工程之一,上海书展则是重要内容和核心载体。

第20届上海书展实况

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上海书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书展主会场序厅及周边展区集中展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图书,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文件及重点图书,以及获评“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上海好书等出版物,彰显了出版行业以书为媒,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担当。

上海书展人头攒动

鲜明的主题文学推介,让文学跨越了时间,跨越了地域与空间。茅盾文学奖作品《千里江山图》作者孙甘露曾经在书展上的分享会上谈到,小说背后有一段真实的故事,它远比任何一部作品都要精彩,如果读者能通过这部小说去关心那段历史,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受益。

思南读书会十周年了

鲜活的阅读场景,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围绕着上海书展,“4·23世界读书日”鼓励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思南美好书店节”着眼在展览和演出中让读者沉浸式体验东方美学;苏州河畔樱花谷旧书市集“循环、低碳、绿色、环保”,让一江一河更有韵味;已经十岁的“思南读书会”更是一场场风雨无阻的文学与思想盛宴,它犹如一棵大树,生发出思南书集、《思南文学选刊》、思南书局·概念店、思南书单等“思南”文化名片,打造出上海最具温度的阅读文化样本。还有新民晚报夜光杯市民读书会、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系列旧书市集、“一本好书一座城”CityWalk & CityRead等活动……“书香上海”已经成为市民日常的生活方式。

上海书展吉祥物逗好

《2024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去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7.15%,年平均阅读量超10本;77.96%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使用过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或城市书房等公共阅读空间。

不仅儿童友好阅读空间受欢迎,银发族阅读获得感也进一步提升。上海针对儿童、银发族、乡村居民等群体需求,定制差异化阅读方案。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图书馆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导览机器人“小阅阅”参与多媒体演播厅的绘本活动;杨浦区图书馆推出“橙长没烦恼”6大主题系列活动;曹杨新村依托“菲菲姐姐讲故事”品牌,创作《我的世界-1米视角绘曹杨》绘本,由儿童主笔绘制社区图景……上海推出“1+10+20”老年阅读行动,发布《老年人身体功能强化锻炼教程》等乐龄书单,在社区食堂、银行等设立20个“乐龄书架”,配送沪剧讲演等导读活动。

2024年首批上海市示范性农家书屋各有特色,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书屋以阅读和沪乡记忆文化传承为载体,奉贤区庄行镇浦秀村“茶吟”书屋位于田园风光核心展示区“糖梨花泽”内,主打传播传统文化,倡导乡村慢生活文化体验。嘉定区安亭镇向阳村和嘉定工业区三里村都是“一村两点”农家书屋新格局,“稻田课堂”、“琴语花香”书房、“嘉乡美”特色阅读驿站等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分龄分群的阅读设计,体现人民城市的温度,让每个个体在书香中找到归属。

“让每扇窗户都透出阅读的灯光”——巴金先生的愿景,正在上海街巷的每一个阅读角、每一场读书会中渐次点亮。当阅读从个体行为成为“城市呼吸”,它终将为国际大都市锻造超越物质的精神坐标。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