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上海妇女儿童事业如何发展?他们这样说……

新民网   来源: 显示图片

6月30日下午,“共绘新五年 共话幸福家”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浦东专场)在浦东新区党建服务中心举办。与会嘉宾聚焦家庭建设、儿童发展、妇女发展三大领域畅所欲言,为上海妇女儿童事业未来五年发展建言献策。

筑牢家庭基石

家庭是妇女儿童成长的港湾。浦东新区社会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林怡琼力主强化家庭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明确服务标准与分级培育体系,使其切实成为家庭的坚实“守门人”。三孩母亲孙金娥呼吁增加托育名额供给、创新服务形式,并加强科学喂养指导与隔代教养支持。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丁瑜建议,政企携手推进托育服务,在公共空间嵌入优质医疗与身心疗愈资源,并建立生育友好型企业激励机制。申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征东则从法律与男性责任视角,提出设立家庭危机门诊、推广“离婚冷静期2.0”、加强特殊家庭保护、普及父职教育及建立家庭律师制度等建议。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翁冬艳倡导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或智库,通过街角公园改造、儿童议事厅等平台促进家庭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浦东新区教发院院长李百艳提出构建“代际对话力、家庭幸福力、家教指导力和社会服务力”的“四个力”体系,强调家庭建设需系统性推进与多方协作。

守护儿童成长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建平临港中学学生沈唐宁以青少年视角,关注网络时代儿童面临的挑战,呼吁完善数字素养教育,强化内容监管,构建协同治理机制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澧溪中学学生李王子从五育并举角度,提出设立品德榜样墙、建设创新论坛与云平台、传承传统文化及创新劳动教育等建议,激发全面发展动力。浦东辅读学校校长王英以“梦工坊咖啡”为例,呼吁建设更多社会融合空间,为特殊儿童打开就业与社会融入之门。上科大刘玥聚焦数字赋能,建议重视AI受众分级,开发儿童友好应用,促进教育公平及加强科普供给。浦东精卫中心副院长陈发展关注建议建立儿童心理发育数据库、开设家庭心理门诊,并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及家校企医合作。同济大学于一凡教授从城市规划切入,主张将“适儿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鼓励儿童参与社区规划,打造友好通学路径和公共空间。

赋能女性发展

妇女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MamaPro主理人陈上上关注非传统就业领域的妈妈,建议依托社区空间培育妈妈互助共学关系,激发其参与社区规划运营的主体性与创造力。梦饷科技集团“爱豆”费芳芳呼吁政企联动开发更多线上灵活就业创业机会,为女性尤其是单亲妈妈创造更自由的就业环境。川沙新镇大洪村党总支书记费慧雅呼吁加强农村女性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提升其健康管理能力。区人大代表王妍聚焦女性心理健康,建议全域筛查职工心理状态,建立基层心理健康服务点,加强干预评估。浦东帼苑家庭服务社家政员许彩荣为同行发声,建议加强系统培训提升职业荣誉感。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高隽关注女性的数字素养,特别是老年女性群体,同时探索AI向善在妇女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缩小数字鸿沟。

浦东新区妇儿工委副主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秀红表示,将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把民意转化为规划编制的实施路径,共同为促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浦东新区妇女儿童发展“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启动。即日起至7月16日,市民可通过“随申办”App、上海浦东新区门户网站、邮寄信函等多种渠道积极建言献策。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