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治愈后,再遇消化道肿瘤挑战!多学科协作助力六旬老人战胜双重肿瘤

新民网   来源: 显示图片

近日,一位淋巴瘤患者转诊至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经诊断,该患者在淋巴瘤治愈后,又被确诊为十二指肠癌。在肝胆外科、肿瘤科、血液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协同诊疗下,患者接受手术并顺利康复出院,展现了多学科协作在复杂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69岁的老张(化名)于 2023年4月确诊为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浸润骨髓 Lugano IV 期),经过6次化疗后,2023 年8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此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2025年5月,腹部CT检查显示其十二指肠乳头区存在异常病灶。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MRI提示十二指肠乳头区结节灶,伴肝内外胆管、胆总管及胰管扩张;胃镜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PET-CT显示十二指肠降段高代谢灶,结合病理符合十二指肠癌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可能。

面对这一罕见的消化道肿瘤(十二指肠乳头癌发病率仅占消化道肿瘤的 0.5%),丁罡教授团队迅速组织肝胆外科、肿瘤科、血液科专家会诊。血液内科专家陈芳源教授指出:“患者淋巴瘤已临床治愈,需通过骨髓穿刺排除复发可能。” 检查结果显示骨髓未见淋巴瘤细胞浸润。外科专家郑亚新教授团队评估认为,肿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具备手术指征。

6月3日,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需切除胆囊、部分胃、十二指肠、胰腺头部,并重建消化道通路,涉及复杂的血管神经解剖结构。主刀医生郑亚新教授带领团队精细操作:完整切除胆囊,分离肝动脉、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规范处理胃及胰腺组织,保护直径0.3厘米的胰管;完成胰肠、胆肠、胃肠吻合。手术持续5小时,成功切除肿瘤并清扫7枚可疑淋巴结,术后未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

术后,肿瘤外科、内科、营养科及护理团队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患者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第5天开始流质饮食,第10天可下床活动。病理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低分化癌累及肠壁全层,伴脉管癌栓及胰腺侵犯(T4),7枚淋巴结中3枚转移(N2),但手术切缘阴性,为后续系统治疗奠定基础。

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症状隐蔽,常见表现包括不明原因胆红素升高(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上腹部隐痛、体重下降(即使食欲正常)、CA19-9指标持续升高等。建议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长期烟酒史、慢性胰腺炎患者,40岁后定期进行胃镜或腹部CT筛查。

丁罡教授强调:“肿瘤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MDT),通过整合医学优势,为患者制定最优方案。本例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规范化诊疗与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左妍,通讯员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