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晚上又咳得睡不着,能不能不用来医院,在家自己雾化?”这是儿科门诊最常听到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家庭雾化逐渐走进越来越多孩子的家中,成了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疾病治疗方式。但是,家庭雾化真的是“想做就做”吗?雾化器怎么选?药物怎么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雾化治疗到底是什么?
雾化治疗,是一种通过雾化器将液体药物转化为细小气雾颗粒,让患儿吸入,从而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的治疗方式。与吃药、打针相比,雾化可以让药物更快到达气道和肺部,起效更快、作用更集中,副作用也相对较小。这对不能配合口服药或者吸入装置的小朋友来说,尤其实用。
哪些孩子可以在家雾化?
以下几种情况的孩子,在医生评估并指导后,可安全地在家进行雾化:
反复出现伴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喘息的6岁以下儿童,在出现咳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适合选择家庭雾化吸入治疗;
儿童哮喘急性和非急性发作期均适合选择家庭雾化吸入治疗;
儿童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适合选择家庭雾化吸入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或普通肺炎,且无基础疾病的患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家庭雾化吸入治疗;
百日咳患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家庭雾化吸入治疗。
注意:不是所有呼吸道症状都适合雾化。咳嗽原因很多,必须由医生明确诊断后才能决定是否雾化治疗。不要自行“照方抓药”。
雾化器怎么选?如何用?
雾化吸入装置有压缩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滤网式雾化器,其各有优缺点,具体如下表。市面上雾化器琳琅满目,那么家长该如何选择呢?我们建议在选择雾化器时应选择有明确标出雾粒中位粒径1~5μm的产品,目前我国儿科大力推广的雾化装置是压缩雾化器。
正确家庭雾化“五步法”
雾化前准备:治疗前30分钟避免进食过多,以免雾化过程中因哭闹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误吸或阻碍雾滴深入;拍背咳痰,必要时吸痰,以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清洗脸部,不涂油性面膏。
按医生处方精确配药。
正确佩戴面罩或咬嘴,开始时使雾化面罩缓慢接近口鼻,最终紧贴口鼻部,让患儿逐渐适应雾化液的温度,减轻不适。最好选择坐位,保持上半身直立且舒适。对于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半坐卧位。治疗时进行平静呼吸或间歇性深吸气,使雾滴吸入更深。
打开机器,开始雾化,持续10~15分钟。
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用清水漱口或适量饮水;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棉签擦拭口腔。丢弃药杯内残余药物,根据雾化设备制造商的建议清洁和消毒设备,风干并妥善保存装置。
常用雾化药物如何保存?
吸入布地奈德悬浮液:8℃~30℃温度下保存,不可冷藏,如与其他雾化药混合使用,应在混合后30分钟内使用,剩余药液必须在第一次开启后24个小时内使用。
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遮光密封保存,使用后剩余溶液弃去。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避光,密闭保存,剩余药品在打开后24小时内使用。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遮光,25℃以下保存。已开瓶的药液应放置在冰箱内,并在24小时内使用。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遮光、密封,室温存放,已开瓶的或有破损的单剂量小瓶应丢弃。
家庭雾化机的清洗
第一步:倒掉雾化杯中的残留液
雾化结束后,卸下雾化杯、面罩或咬嘴,将雾化杯中残留的药液全部倒出。
第二步:拆解雾化杯并清洗消毒
将雾化杯各个部分拆开,分别进行清洁,用流动的水将雾化杯各部件、面罩和咬嘴冲洗干净。
第三步:处理导管冷凝水
雾化结束后,导管中出现冷凝水是正常现象。将导管连接雾化器,并打开机器,直至导管中的水被全部吹出,导管无需用水冲洗。
第四步:将雾化配件晾干
冲洗后,甩掉雾化配件上多余的水分,放在阴凉干燥处,自然风干即可。
第五步:存放与收纳
雾化配件完全干燥后,将配件收纳好,待下次雾化使用。
科学雾化,呵护孩子的呼吸健康
家庭雾化治疗,让孩子不出家门也能接受有效治疗,大大减轻家长的就诊压力。但前提是:必须遵医嘱、会操作、懂观察。每一次雾化,都是家长和孩子对抗呼吸道疾病的小战斗。规范操作、用药合理,才能让“吸一吸”真的变成健康的“呼吸一口气”。如您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确保安全、科学使用家庭雾化设备。
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王倩 曹佳颖
审核: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周小建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倩,曹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