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打造50人论坛品牌矩阵,厚植青年创新创业热土

新民网   来源:施旖雯 显示图片

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主题,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吸引全球青年英才共话科创未来。作为上海创新创业版图的重要力量,普陀区以2个分论坛、1个研修营、3个全年活动的布局深度参与,全方位、立体式打造普陀品牌矩阵。

论坛上,普陀区创新创业青年以多项成果频频亮相: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许磊的《守护生命健康运用脑机借口助力肢体功能障碍主动康复》入选“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十大优秀案例”;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生物医药检测中心主任雷雯的《引领稳定同位素技术创新的青年科学家》入选“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选编”,以及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徐培麒参与拍摄了《科创Z世代》宣传片。此外,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第一财经等诸多主流媒体对普陀创新创业青年事例进行了宣传报道。

普陀区创新创业青年许磊获奖(右三)

整合资源,构建共融生态圈

近年来,普陀区主动融入“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品牌矩阵建设,以“大统战之力”破圈扩圈、积极作为,通过普陀分论坛、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沪港澳企业家圆桌会、提供导师服务和专业服务等多种方式,精准匹配青年需求,构建青年创新创业“共融生态圈”。

作为科创企业,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磊表示:“普陀是一片能够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沃土。”据介绍,该公司在创业之初便落户普陀,在普陀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下,公司2024年获得上海市“海聚英才”优胜奖、2025 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众所周知,医疗器械研发具备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公司在市、区两级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其团队研发的“手部代偿柔性外骨骼系统”进入上海市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得以优先办理。该产品通过识别患者神经信号实现主动康复训练,填补市场空白,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年内上市。

普陀区举办的2024年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普陀分论坛

普陀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普陀区入选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矩阵的项目较往年增多。”包括普陀分论坛、沪港论坛:AI与医疗健康、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普陀区创新创业导师团、普陀区创新创业专业服务团和沪港澳企业家圆桌会共计6个。其中,全市9个分论坛,普陀区占2个,而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研修营也三度入选市级十大研修营。

研修营以沪港澳为特色,每年都吸引几百名海内外人才报名,在2024年的研修营中,40名营员中13名来自港澳,学员不仅参与国情研习、融资模块等课程,还与普陀区重点企业对接资源,为区域链接全球创新人才打开新通道。

今年,普陀区与德勤研修院、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等机构合作,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学员专题授课,以前沿课程、实战赋能、“创业支持陪伴计划”和“企业发展陪伴计划”等,助力青年创业者学习和规划发展。

精准服务,激活创新原动力

针对青年创业痛点,普陀区委统战部打造“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分论坛、研修营、圆桌会、科创沙龙打响组合拳,目前已引进企业40余家,向全社会宣传了上海鼓励近悦远来、打造“世界会客厅”的积极姿态,有效传递了上海市、普陀区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鲜明导向。本次参与50人论坛宣传片拍摄的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培麒,就是通过参加2023年普陀区创新创业研修营后与普陀结缘,入驻“创新里”孵化器。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背包里的康复师”——一台仅7公斤的便携式康复机器人,通过钓鱼、五子棋等游戏化设计,帮助中风患者在家完成专业级上肢训练。

数智健康是普陀区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之一。徐培麒回忆,企业在医疗器械备案时遇到难题,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上门,仅用3天便打通卡点。“普陀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通过科创集市、数字创新大会等活动,帮我们对接长三角供应链资源。”得益于普陀区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起始站”的地理优势,智康加已与苏州、南通、常州等地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上午去苏州调试零件,下午回上海开会”的高效运转。

普陀区举办的2024年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矩阵项目:沪港澳企业家圆桌会

此外,普陀区委统战部瞄准青年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打造创客互动平台,开展活动十余场。2024年又设立沪港澳企业家圆桌会,邀请产业部门、业界大咖与沪港澳企业家展开对话,解疑答惑,促进海内外资源人才的对接,推进合作共赢。此外,还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团、专业服务团,与创新创业青年进行线上答疑、专题讲座、大咖对话等活动,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和全过程陪伴。

青年与城,共赴创新未来

上海始终将青年视为城市跃动的血脉。普陀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50人论坛品牌矩阵为创新创业青年提供了前沿思想、优秀案例的交流平台和跨界交流、思想碰撞的展示舞台,进一步畅通了优秀人才发现、储备、培养的途径,涵养了优秀党外人才活水。来自港澳海外和长三角、上海本土的青年企业家来到普陀、了解普陀,有效扩大了普陀的朋友圈。

普陀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承载区,正全力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普陀区于今年发起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倡议,推动自身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共建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效能。

不仅如此,普陀区加速培育智能软件与数智健康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5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市场资源整合、要素保障和精准政策供给,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生物医药检测中心主任雷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长期扎根上海普陀的创新青年,在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标准创新等方面都获得了区里的大力支持,未来也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突破材料、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卡脖子”核心技术,推进国产化替代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为上海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普陀元素频频出现。正如论坛所倡导的“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上海正以多元机遇和包容生态,成为全球青年的“创新会客厅”。而普陀区凭借矩阵化的品牌力、精准化的服务力,致力于成为创新创业青年奔赴星辰大海的“启航站”,为上海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施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