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学邂逅运动,当思考遇见奔跑,会迸发怎样的灵感火花?4月20日,一场融合文学、运动与乡村探访的创意活动在浙江松阳古村落展开。刘亮程、陈先发、鲁敏、弋舟等十余位文学名家化身“跑者作家”,以独特方式开启了一场关于文学、跑步与生活哲学的深度对话。
下午四时半,文学跑步“家”跑步进入江南秘境直播活动在奔跑后的余韵中拉开帷幕。褪去运动装的作家们围绕“跑步与文学”“慢生活与快时代”等命题展开深度对谈。这场持续90分钟的思想盛宴,既展现了文学与运动的奇妙共鸣,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剂治愈“速度焦虑”的文化良方。
“我写《捎话》这部作品,断断续续用了七八年时间。这期间,我带着那个故事,代表故事中人和人物的命运,带着故事中那个遥远的世界,一起往那个小说的终点去跑。”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分享了他创作《捎话》的心情。“当一个小说故事停下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好,他不走了,我看着他不走了。因为停下来的时候,你就看到了生长,看到了衰老和死亡。假如你一直走,你看到的全是那些景观风景,还真是一场慢跑。”
跑步与文学,看似一动一静,实则有着相似的内在共鸣。对于作家来说,写作也是一场长跑,跑步的精神与创作的精神高度契合。在讨论中,大家也分享了相似的经历。
“跑步是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写作当中我觉得也可以适当地慢下来。因为写作对于我个人而言就像一个漫长的马拉松。现在我已经不追求配速,也不追求其他的东西,就是脚踏实地把这个过程跑完,对我来讲就是一种胜利。”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郑小驴分享了他对于跑步和写作关系的感受。
松阳县拥有1800多年的历史,传统村落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松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乡村。此次文学跑步“家”活动正是松阳县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尝试。通过“古村+文学+运动”的跨界融合,让作家们在运动中感受古村的肌理,让沉睡的文化基因焕发新生。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展现了文学创作的另一种可能,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文化视角。
“每个作家都有具有鲜明特色的观察问题的角度,我们一起谈松阳,松阳的山水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等不同角度,一下子丰富起来了,所以会让大家尤其是外界的朋友能够看到一个更立体、更多维的松阳,我觉得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我可能会在其他作品里面加入一些松阳元素。”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安徽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陈先发说。
“作家的话,就像这个山间里面的一朵云,也许飘到某个时候就会降下雨水,雨水再浇灌大地就会生根发芽,种子就会发芽,将来也许在某个地方,这个作家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建议,就会改变我们松阳的某一朵云的走向,乡村的途径,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我相信文学和诗歌肯定能够赋能乡村,我觉得将来松阳肯定会有更多的片段刻进我们整个中国文学的彩色图画里。”评论家、《十月》主编季亚娅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吕倩雯,通讯员,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