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性情与趣味——刘强《解注全译本》读后

新民网   来源: 显示图片

作为一部记载魏晋名士言行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相关研究和版本层出不穷。近期,刘强教授的《<世说新语>解注全译本》出版,刚拿到新书,便觉眼前一亮。

此书为“三件套”函装本,上册是原文解注,下册是白话全译,加赠阅读指南“白皮书”,翻阅起来,极为便捷。上册卷首即有一页六折印帧精美的唐孙卫的《高逸图》,徐徐展开,赏心悦目。

粗看下来,本书特色有三,且容我一一道来。

首先,双色印刷,标注新颖。相信读过《世说新语》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书中人物众多,称谓不一,极易混淆,又加名物繁多,费解处不少,所以看正文时,不得不参考注释和白话今译,常常使阅读中断。本书则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直接在人名上方用浅蓝色蝇头小字标出本名;遇有生僻字,则径直在上方标注读音,如“掇”字上方标“音多”,以简释繁。这让读者可以很快“入戏”,阅读过程一气呵成,不至受到反复查阅的干扰。

其次,注解翔实,眉清目秀。与一般译注本不同,本书各篇条目采用西文序号,简洁明了;同时,注释则省略序号,径直出注,依旧是浅蓝小字,注解清晰而准确,文字清通而又雅致。如“谢公在东山畜妓”条中“妓”注释为“表演音乐、歌舞的女艺人”,用词平允且无贬低之意,可见注者之学养与态度。

第三,评点得当,雅俗共赏。本书最让人心仪的,是赏读评析文字,作者随意点染,涉笔成趣,可令读者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与作者所撰《世说新语新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古雅隽永的评点风格不同,本书的36篇导读,皆以白话文出之,清新幽默,文采斐然,传说中的“魏晋风流”几乎要从纸墨间溢出。如“德行”篇导读,在介绍“孔门四科”之后,特意阐发魏晋之际“名教”与“自然”的博弈,实为解读魏晋士人心态找到了一把思想史的钥匙。当你稍感难度时,作者又及时建议,读此书就如读微信微博,不必太拘泥于姿势,斜倚平躺,一任自然可也,因为《世说新语》本来就是最早的“微型小说”和“段子文学”!这样轻松俏皮的解读,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书本的距离。

第四,本书还有一个很好的“创意”,即将正文注释和白话今译一分为二,这样可以让读者直接进入文言情境,涵泳文本,流连光景,“尚友古人”,读完正文,如有疑窦,再去打开下册,在白话全译中互相印证。可以说,这样一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卷帙设计,充分考虑到今天的读者过分依赖白话翻译,增加了今人与古人“同频共振”的可能。尤其是,下册开卷还有“彩蛋”,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明代文徵明《兰亭修禊图》的四折彩画,描绘的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名士兰亭曲水流觞的风雅故事,千古之下,令人想见其为人。全书的白话翻译文字精准优美,每一则都是精彩的小品,令人爱不释手。

最后要说的是,本套书赠阅的“阅读指南”,简装但不简单,虽仅75页,内容却极丰富,举凡索引、小传、世系简表、品级表、古图等,应有尽有,堪称一本研读《世说新语》的工具书。其中人物索引便于读者按图索骥,查找每一位人物在全书的出处;小传则搜求极广,参考《晋书》《三国志》《后汉书》《南史》及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文整理,参校《晋书词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后精心撰写的书中人物小传,仅此一项,就省去读者查找之繁琐。

刘强教授研究《世说新语》二十余年,为推动“世说学”的学术研究和大众普及不遗余力,相信这部耗费四年心血精心编撰的全新读本定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为一个“世说迷”,我深感此书不仅颜值高,而且信息多,很有现代感和亲和力,每一处设计之巧,文思之妙,都须读者细细体会。会心处或如作者在前言所说的:“读之解颐,心生欢喜,所谓‘法喜禅悦’,怕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