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上海首创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

新民网   来源: 显示图片

1月17日,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上海学习吸纳了海关AEO制度经验,聚焦上海“3+6”重点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国内首创工业领域的AEO制度试点,对首批2360家认定企业试点实施免于现场检查等便利措施。

“经认证的经营者”即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通常简称为AEO。AEO制度是海关对守法程度、信用状况和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认证认可,并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通关优惠便利的制度。《上海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近日对外发布,借鉴海关AEO制度经验,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方案》涉及市场、经信、卫健、公安、水务、人社、住建等7个领域,针对各领域的中低风险检查事项,共同对认定的工业企业开展分级分类检查;首次通过“免申即享+告知承诺”方式优化行政检查工作,以近3年行政检查和信用大数据作为企业认定依据,各行政执法部门从遵纪守法、税款缴纳、外部信用、管理要求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告知企业认定标准,由认定企业承诺后实施。

《实施方案》将7个领域83项行政检查情形纳入工业AEO试点,通过4项程序9个指标认定首批工业AEO企业2360家。未来,企业名单实施动态管理,每3年复核一次,同时通过统一综合执法系统等归集的执法检查大数据,实时复核信用和经营异常企业。

据了解,被认定的工业AEO企业均为行业内的优质企业。从行政执法检查和信用大数据看,企业3年内未发生过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欠薪等违法行为,无单次处罚金额超过5万元的行为,无超过法定期限未缴纳税款、罚款的情形,未被列入失信主体名单,被税务和市场部门评为A级信用企业等。从行业类型看,其中集成电路企业87家、生物医药248家、人工智能22家,电子信息632家、汽车251家、高端装备793家、先进材料74家、时尚消费品339家。从企业规模看,2360家企业产值合计超万亿元,占“3+6”制造业的50%以上。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经济运行处处长辛磊夫介绍,对认定企业实施三方面的便利措施:针对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及情形,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且原则上3年内免于有计划的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针对中风险行政检查事项及情形,降低现场检查比例和频次,原则上每年检查1次,可以通过非现场检查方式达到行政检查目的且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检查;推行柔性执法,对情节轻微或社会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积极适用首违不罚;对企业认定后的首次行政处罚,实施最低处罚裁量,但造成严重危害的违法行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