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烈的红色和蓝色形成艺术的“回环”

新民网   来源: 显示图片

今天,在灰白主色调的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墙体衬托下,70后艺术家徐小国个展“回环”中反反复复出现的浓烈的红色与蓝色尤其耀目,艺术家希望观众能在其作品“重复出现的色彩中看到时间性”。

十年,是展览作品的时间跨度,包含从2015—2025年间的三个系列。三个系列的问题和逻辑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的开始都来自上一个阶段的延续,每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每一个系列都是艺术家具体生活的生命体验,是艺术家对变化所做出的表达冲动。解读徐小国绘画可以参照两个坐标:一是塞尚开启的追求艺术本质的现代主义传统;另一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图像的现实隐喻性表达传统,比如不断出现的“花”“笼子”“星光”等。熟悉艺术家的观众都能看到作品背后的线索,这条线索由艺术家的个体感知与绘画语言实验共同构成。

徐小国的成长和创作与中国近20年社会和艺术的快速变化紧密相连。目睹和经历了艺术从社会性的现实主义、观念艺术到回归艺术本体与观念表达的全球化过程。他从最初创作尺幅巨大的神话、与现实结合的叙事性绘画,进入到对绘画本体表达现实感受的持续探究。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神话”“笼子”“织体”“星光”和“花”系列的创作,不断挑战真实感受和绘画语言的深度,每一步都在自我限定中寻求突破,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家中持续变化的少数案例。

展览的题目“回环”,取自博尔赫斯的小说《环形废墟》:“在一个飞鸟绝迹的黎明,魔法师看到一团火焰正吞噬着环形废墟的中央。有一瞬间,他想到去水里避难,但随即又意识到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接受死亡得到解脱。于是他向着火焰走去。火焰没有吞噬他,而是不烫不灼地抚慰他、淹没了他。带着解脱、屈辱和恐惧,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

几年前看到的这一段文字对徐小国的触动很大。小说中的火和魔术师是超越者的存在,掌控着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在生成逻辑。这似乎也与他的绘画路径有某种暗合,揭示了他的自我成长和创作变奏的动因。艺术家寻求超越却又无法脱离现实,个体现实处境就如《环形废墟》中异乡人梦见“火”一样的存在。

此次展览的展陈也呈现出不同阶段作品之间的对照,就像一个有机循环渐进的“环”。也如个体与世界、变化与永恒的关系,回环是一个阶段的结果,又是新的开始。